江河之上耿念(袁文康饰)和罗远(高伟光饰)两位法官因一起农民状告化工企业排污的环保案件而相聚,并通过此案认识了公益律师夏未冬(陈数 饰),三人通力合作,在环保案件的审理中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极天公司倾倒废碱液,造成大江市全城断水。案件审理中,耿念、罗远引入了人民陪审员,让案件得到了妥当处理。因为表现出色,耿念、罗远进入市环境资源审判庭工作。金盟水务公司往长江偷排污水,众人排除干扰,不仅惩治了污染责任人,开出了巨额罚单,还开创性地判定让企业承担环境修复责任。友成渔业使用绝户网工具在长江大肆捕捞,破坏了水域生态,耿念率众顶住该公司背后黑恶势力的阻挠,最终做出了公正审判。为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耿念等人一直在探索前行着。
挺拔的椰子树下,英姿飒爽的娘子军女战士正在训练;美丽的万泉河边,姑娘们恢复了女儿的天性,彼此嬉笑打闹;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她们又拿起武器,和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战斗。这是一组电影剧照,即使从现在的审美观来看,这组剧照仍然显得那么生动、传情。先不用看剧情,光是看着剧照中那极富南国热带风情的风光和女战士坚定有力的眼神,就会立刻让人感觉到,这是一段洋溢着理想和人性光芒的传奇。
这就是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剧照,这部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摄制完成的彩色故事片,成功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海南妇女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革命武装斗争的光辉业绩。此后红色娘子军的事迹被陆续创作改编成为芭蕾舞剧、京剧等艺术形式,成为中国文艺舞台上红色经典剧目,至今久演不衰。
1964年,中央芭蕾舞团一行来到海南,将《红色娘子军》搬上了芭蕾舞剧的舞台,再次在全国刮起一股“红色旋风”。此后,《红色娘子军》还被陆续改编成京剧、民族舞剧等。这些剧目经过多次修改复排,久演不衰,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经典珍藏,而《红色娘子军》也成为海南走向全国、走向国际的一张亮丽的红色名片。
剧本当年差点被打入冷宫
尽管已经时隔半个世纪,祝希娟在回忆起《红色娘子军》的拍摄情形时仍然如数家珍。她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光是导演和演员就先后三次来到海南,历时近一年。
和许多经典的作品一样,《红色娘子军》的诞生也充满了波折。当年剧本创作出来后无人问津,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被谢晋慧眼相中,这才使得《红色娘子军》得以在银幕上呈现。
作为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导演,谢晋舍弃了上海繁华舒适的生活,一头扎进海南的穷乡僻壤中,一呆就是半年,这种为艺术牺牲奉献的精神别说现在,就在当时也是很少见的。
1959年的夏天,谢晋带领主创人员再次来到海南,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活体验。对于这段经历,祝希娟现在提起来仍然很激动。她说,当时带领他们体验生活的就是娘子军连连长冯增敏,演员们就住在琼海当地老百姓的家中,每天按照娘子军连的作息时间起床、出操,进行军事训练,空闲时还要和老乡一起干农活,完全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祝希娟说,为了尽快适应角色,谢晋导演当时要求她每天扎着绑腿出兵操,24小时“枪”不离手,就连睡觉也不例外。而比这更让她难受的,则是谢晋的严厉。祝希娟告诉记者,当初她在剧组看到陈强,心里很高兴,那可是自己从小就崇拜的大明星啊,想趁机跟陈强拉拉关系。没想到这个心思让谢导知道了,直接把她叫过来训了一通:你平时不要跟陈强多说话!你们两个是死对头,你对他有刻骨仇恨。如果你们两个人私下里搞得太熟,开拍时人物关系就不对了。也就是说,从体验生活起,《红色娘子军》的主创们就已经进入了创作的状态。
谢晋“煽动”群众揍陈强
《红色娘子军》拍完了室内部分的镜头后,1960年,导演谢晋带领着一众主创人员第三次来到海南,拍摄余下的戏份。谢晋对艺术的认真态度再次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原海南琼剧院演员钱汉堂就曾亲眼目睹了谢晋在街头“煽动”群众揍陈强,最后竟把陈强打伤住院的一幕。
钱汉堂回忆说,当时是在陵水拍摄群众和南霸天斗争的一场戏,面对着众多围观的群众,导演谢晋挥动手臂“煽动”群众:“这是我们共同的阶级敌人,是大地主大恶霸,大家要痛恨他,打倒南霸天!打倒南霸天!”也许是受陈强此前在《白毛女》中扮演的黄世仁形象的影响,也许是陈强把南霸天塑造得活灵活现,反正很多人听到谢晋这么一说,不知怒火从何而来,冲上去对着陈强就是狠狠的一拳又一拳,拳打脚踢的,直打到陈强鼻青脸肿,头颅发麻,站立不稳。谢晋一看情势不妙,赶紧大声喊停,但是还有不少人控制不住情绪继续打陈强。后来陈强因伤势较重,竟然在病床上躺了好几天,才能继续拍摄。
“向前进”灵感来自琼剧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随着《红色娘子军》在全国火爆,这首《娘子军连歌》也不胫而走,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曲目。然而,这首歌曲的灵感居然来自地道的海南本土艺术———琼剧。
歌曲的曲作者黄准介绍说,当年谢晋找到她,要求她为《红色娘子军》写电影音乐。黄准读完剧本后非常喜欢,希望能早日去海南体验生活。然而有的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革命题材的影片用历史歌曲就行,不必新创作。然而,黄准却对此不以为然。她说:“革命历史歌曲虽好,但却没有本剧的特点,也没有海南特色。”她主张影片《红色娘子军》一定要有娘子军自己的歌:“我一定要写出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为群众喜爱的新的革命歌曲。”
带着这种心情,黄准来到了海南。抵达的当晚,她便观看了琼剧《红色娘子军》。这出琼剧是当时海南向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抽调专人精心创作而成。黄准看了演出后不仅对剧中人物、情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被剧中音乐深深吸引了。那优美而委婉的旋律,那在别的剧种中很少能听到的新颖别致的乐器音色以及带有特殊风味及特殊效果的打击乐都令她大开眼界、惊叹不已,影片音乐的表现形式在她的脑中基本成型。此后,她又先后多次来到海南,收集了众多海南民歌,把众多海南元素融入到电影音乐中,终于创作出了《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为选景谢晋走遍海南
做出了拍摄的决定后,谢晋于1958年的冬天只身来到海南,为《红色娘子军》选景。虽然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琼海,但是当年的影片拍摄地点遍布琼中、陵水、通什等地,为了选景,谢晋在海南住了整整半年时间。
2005年,谢晋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谈起过这段往事。当年谢晋住在琼中营根镇的一户居民家中,并且请了一名向导。白天谢晋和向导一起外出看景选景,晚上则在房间修改剧本。为了把海南最具特点的景色都收入影片中,谢晋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海南各地,包括五指山、黎母山等在内的海南多座山峰,谢晋都徒步攀登过,为此谢晋耗费了半年的时间,就连1959年的春节,都是独自一个人在营根过的。
创作背景
1957年,中南军区创作研究室专业作家梁信从广州来到海南体验生活。在海南,他见到了闻名全国的红色娘子军连的老战士。梁信的创作灵感一下子被点燃了,他整整四天四夜闷在招待所里一口气写出了电影文学剧本《琼岛英雄花》。按照规定,军旅作家创作的电影剧本首先要递交八一厂。最开始,梁信的确把剧本给了八一厂,但因为种种原因被否定了。后来中南军区的领导再次做工作,希望八一厂能够拍摄这部影片,结果还是被否定。
据梁信后来回忆,当时他已经心灰意冷,决定放弃了。但是中南军区的领导觉得那样太可惜,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剧本打印出来,寄往全国各大电影制片厂“碰运气”。当时已经凭借《女篮五号》而小有名气的谢晋正在为下一部影片拍什么发愁,看到剧本后非常兴奋,当即决定要拍,并且邀请梁信来上海修改剧本。
人物原型
梁信创作剧本时,女主人公吴琼花的形象、事迹有三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是1947年在东北和梁信在一起工作过的几个女同志,她们以前分别是童养媳、丫头和孤儿院孤儿,都有着同样的奴隶命运,而且性格都很倔强。特别是那个当丫头的,曾先后逃跑过十几次,受过地主挖空心思设置的“金木水火土”五刑。
第二个来源是海南女革命家刘秋菊的生平事迹和人们关于她能飞檐走壁的传说。
第三个来源是一位娘子军烈士。她十岁卖给土豪陈家,配给陈家侄少爷,侄少爷死后,她被迫跟公鸡拜了堂,名为少爷的未亡人,实是丫头。她试图逃跑被抓回,险些让地主活埋。十七岁时,她终于跑出来参加了娘子军,但打仗时不大听指挥,几次想藏枪偷跑到陈家报仇。她的痛苦遭遇和倔强性格给梁信留下深刻印象。
演员选角
结束了在海南为期半年的生活后,回到上海的谢晋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他很快组建了摄制组、选好了演员,其中不乏当时的“大腕”:王心刚出演洪常青、陈强饰演南霸天、在《女篮五号》中崭露头角的向梅饰演红莲、牛犇饰演洪常青的通讯员,而女主角吴琼花的扮演者则幸运地落在了当时还在上海戏剧学院读大学三年级的祝希娟身上,原因就是她有着一双“火辣辣的会喷射怒火的”大眼睛。
剧情删除
在梁信的剧本中,最初设计了吴琼花和洪常青由同志关系发展至恋人关系,谢晋对此表示赞同,也拍摄了许多洪常青跟琼花互相爱慕的场景。然而,受当时的政治氛围影响,这些戏后来被剪掉,琼花与洪常青在分界岭重逢的一场戏本来有琼花向洪常青示爱的情节,这场戏的镜头虽得以保留,但台词改了。而剧本中常青牺牲后,琼花在遗物中看到的是常青表露爱情的日记,影片改成批准琼花入党的申请书 。
拍摄取景
拍摄地点遍布琼中、陵水、通什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