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上耿念(袁文康饰)和罗远(高伟光饰)两位法官因一起农民状告化工企业排污的环保案件而相聚,并通过此案认识了公益律师夏未冬(陈数 饰),三人通力合作,在环保案件的审理中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极天公司倾倒废碱液,造成大江市全城断水。案件审理中,耿念、罗远引入了人民陪审员,让案件得到了妥当处理。因为表现出色,耿念、罗远进入市环境资源审判庭工作。金盟水务公司往长江偷排污水,众人排除干扰,不仅惩治了污染责任人,开出了巨额罚单,还开创性地判定让企业承担环境修复责任。友成渔业使用绝户网工具在长江大肆捕捞,破坏了水域生态,耿念率众顶住该公司背后黑恶势力的阻挠,最终做出了公正审判。为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耿念等人一直在探索前行着。
“糊里糊涂”获了奖
导演哈斯朝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剃头匠》能获奖实在有点意外。由于不懂英语,而且又没有翻译陪同,哈斯朝鲁在 印度参加电影节的前几天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状态:不知道到哪里就餐,不知道什么时候评选,更不清楚《剃头匠》是否获奖。直到某一天,他在一个电影院门前注意到排队买票的观众队伍甚是壮观,队伍长达300多米,而放的电影就是《剃头匠》。他走进电影院,许多外国导演都跟他挥手,嘴里还说“Chinese”。电影结束时,一堆人都向他围了过来,跟他握手,嘴里还不断地说着“Chinese,good,good”。
在回国前一天晚上,哈斯朝鲁决定回到宾馆好好休息。突然注意到宾馆外面歌声四起,他就想:已经错过很多次活动,这次千万不能错过。于是,他拿着相机一边闻着印度烤肉的香味,一边“咔咔”拍个不停。正在他拍得起劲时,突然,镜头里出现了果阿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负责人的面孔。这位负责人拉着哈斯朝鲁就往前疾走。哈斯朝鲁还没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就听见麦克风里开始宣布获奖名单。这时他才知道《剃头匠》获得果阿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孔雀奖”。
当记者问他“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评委”时,哈斯朝鲁说:“这部电影源于生活,最后经过浓缩,越来越靠近生活,没有任何伪装的东西,这可能是给不同的人以不同感触的原因。”他还认为这是一部“多层面”的电影,处处充满“人文气息”,而电影“一旦触动内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最单纯的,也是内容最丰富的。”
导演阐述
敬大爷如今是个九十三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他有八十多年的剃头经历,至今仍住在北京胡同的大杂院里,过着北京城内最底层最普通也是最平淡的生活,他经常给老主顾们上门剃头、聊天,回家后拨弄着自己那座每天慢五分钟的老座钟,他希望每个人(也包括他自己)干干净净的来到人世,也希望人们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 离去……电影《剃头匠》以纪录和讲述的形式描述了这样一个老人恬淡而平凡的生活。
《剃头匠》是一部非常东方化、非常中国化、非常北京化、又非常胡同化的影片。乍看是在讲述一位老人的平淡而琐碎的生活,实则通过敬大爷以及周边人物的点点滴滴展现了老北京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巨大的变迁。作为导演,我没有把影片中蕴含的所谓生命、道德、及北京特有的人文、风情、景观等进行主观和客观的简单 判断,而是尽可能地把这一切主题通过记录敬大爷琐碎的生活时让其自然地流露,让诸多的主题思想深含在影片的潜流中、包着、含着、不外露在影片的表层。如影片中米大爷去世了,他的那只黑猫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跟上了敬大爷。在东方,黑猫意味着幽灵。事实上,对于像敬大爷这样的高龄老人来说,谁敢说死亡的幽灵 无时不刻地不盯视着他们,但是敬大爷虽心知肚明,却坦然自若,一丝不苟地继续着自己一如既往的生活。影片中另一个多次出现,有些刻意表现的是那个“拆” 字,其实这一点大多数人不难理解,这个“拆”不仅是在拆北京古老的房屋,城墙,其实生活当中诸如此类的“拆”天天都在发生,这“拆”失去了许许多多古老的建筑,这“拆”让多少传统文化流失,多少人间旧情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尽管我们有那么多的眷恋,也免不去无尽的忧思和遗憾。
为了不失影片的纪录风格,我大胆启用了九十三岁高龄的非职业演员靖奎老人出演片中的敬大爷(如果我没说错的话,这大概是全世界目前最年长的非职业演员担纲一部电影的主角)。其他配角分别从北京胡同里的敬老院或大杂院里挑选出来的,如米大爷的饰演者是一位八十三岁目不识丁的孤寡老人,赵大爷的街坊大嫂的饰演者是一位下岗的无轨电车的女司机等等。对演员不要求他们表演,也不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台词,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就让他们自己发挥去。这一切就是努力达到 影片所追求的原生态。
北京的胡同大部分是灰砖灰瓦灰石板,为了贴近真实的生活纪录,影片采用了青灰色的色彩为基调。胡同里的早午晚的光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为了影片的真实性,拍摄时我们严格遵循了自然的胡同光效。为了不破坏全片恬静而平淡的风格,影片几乎没有采用运动镜头。其他的美术效果几乎是不做过多的修饰,尽量恢复 生活的真实原本。
有些人看完剪定的样片后说,这部片子可以不要音乐。但我认为多少还是给点音乐,现代而不失传统的北京风味,单纯而不失韵味,同时要求曲作者不允许带有任 何感情色彩来创作本片的音乐。几位曲作者都摇头离去,现在影片的曲作者查干先生也是经过了几次的推翻再来才有今天的电影音乐。事后他苦闷的埋怨我:不给油肉调料,还要让我把这道菜做好吃,你小子可把我害苦了.......
许多朋友看完了《剃头匠》后说,朝鲁,你拍了部没有故事的故事片,我无言以对。确实如此,起初,有人问我拍了部什么影片?我答曰:“是一部关于坦然生活,尊重死亡的影片。可当影片拍摄到一半时,我发现我对影片的泛泛解释显得太浅薄了,时至如今,我也说不出也不愿意总结这部影片的主题,还是让观者们自己感受去吧,因为每个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和阅历感受到他们所认为的主题的。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感谢很多,感谢谁?感谢生活?感谢敬大爷?感谢朋友?我看,还是先感谢那杯酒吧,因为我是在一次贪杯醉酒后发现了这个题材,虽然我早已不记得那是什么牌子的酒……
关于导演:天才导演崇尚独立
财大气粗、且有着多年成功经历的好莱坞传统大家华纳公司,一向慧眼识珠。此次相中年轻的达伦·阿伦诺夫斯基,自然也是看中其出自哈佛大学高才生的优良背景和近几年极为优异的个人表现:作为美国电影艺术科学学院奖学金的得主,他的《派》和《梦之安魂曲》备受好评。华纳甚至将其定位为“下一个斯坦利·库布里克”。不过也许有一点,是库布里克都望尘莫及的,那就是阿伦诺夫斯基身为独立导演的本色:绝不浪费丝毫资源。因为布拉德·皮特的退出,导致阿伦诺夫斯基对剧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不过阿伦诺夫斯基跟库布里克在某一点上却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当年库布里克凭借《光荣之路》把那个唱歌的美丽姑娘变成了自己的老婆,而阿伦诺夫斯基则也凭借这部《源泉》给蕾切尔·薇茨戴上了自己的标签,这对未婚夫妇的宝贝孩子,已经在过去的金球和奥斯卡典礼上宣告了自己的存在。而说到阿伦诺夫斯基,为何选择要拍摄《源泉》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源自他自己的人生感悟。如今,有了妻儿老小的他对爱情、生命的理解则更是深刻百倍。